网站首页 > 信息中心
信息内容
怀忧队忧民之心 提逆势而进之能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4/9/22 阅读:10692

侯振元

当前我们正处于兴衰博弈发展的关键期与改革的深化期,同时又面临地矿业市场的低迷期和队伍矛盾的凸显期及多种困难的积重期,可谓“五期交织、多难叠加”的严峻形势与特别队情,如何认识与把握局势,应对市场变化,破解发展难题,凝聚发展力量,推进改革发展,逆势而进。这是我们面临着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对我们能力的重大考验。做为党员领导干部,要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常怀忧队忧民之心,善谋科学发展之策,恪尽富民强队之责,做到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必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增强本领。我们要着力提升以下“四力”。

一.树立学习的紧迫感,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学习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学习是获取知识、净化心灵、提升素养、武装思想、增长本领的重要途径,事业发展无止境,学习就无止境。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与强化学习,增强学习的内动力

一是要把学习当作一种责任。这是履行好职责的内在要求。“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政党的重大任务,其中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是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能创新好。当前,全队改革发展正处于重要关口,破解发展难题势在必行,加快产业发展形势紧迫,实现富民强队目标任务艰巨,构建和谐地勘队伍责任重大,肩负起历史的重托,迫切要求我们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切实可行的办法来解决一些难题,这就必须不断提高自己,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增强工作的科学性、预见性、主动性,才能使领导和决策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才能保持思想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才能避免陷入少知而迷、不知而盲、无知而乱的困境。否则,就很容易迷失方向、落后于时代、贻误事业的发展。因此,领导干部学习不学习不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乎队伍稳定乃至事业兴衰的重大责任。

二是要有一种不学习就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危机感。“士三日不读,则其言无味,面目可憎。”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之短,频率之高,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问题、新事物层出不穷,很多东西我们不了解、不掌握,或者一知半解,甚至不懂得,如果我们不努力提高各方面的知识素养,不自觉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不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拓宽眼界和视野,那就难以增强本领,就难以适应快速发展的新形势。按照有人所说,在农垦时代,一个人读几本书,就可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的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经济知识时代的,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步伐。因此,我们必须增强学习的紧迫感,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断给自己“充电,与时俱进,“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否则,就不能担当重任,就不能推动发展。

三是要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激励学习的最好老师。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自觉、经常主动的学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见之”,学习和思考、学习和实践是相辅相成的,要勤于思考、善于实践,脑袋里装着问题,想解决问题,想把问题解决好,就会去学习,就会自觉去学习。要善于挤时间、沉下心来,贵在持之以恒,重在学懂弄通,不能心浮气躁、浅尝辄止、不求甚解。

四是要明确学习的方向。“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学习的根本目的是运用,通过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我们富民强队的本领。首先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党员领导干部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当前要重点学好习近平总书记的系列讲话精神,特别是领会、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这样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树立正确的的世上观、价值观、人生观。其次要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这是领导干部开展工作要做的基本准备,也是很重要的政治素养,是制定政策、科学决策的依据。三是要学习科学知识及业务知识,要结合工作需要来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知识化、专业化水平。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比如我们普遍欠缺的经济管理与法律知识等,掌握了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和工作方法,工作起来才能得心应手。四是要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做到“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二.勤于思考善于决断,提升应对能力

应变能力是一个人思维敏捷性、灵活性、果断性的综合体现。应变能力强的人,在困难与挑战面前会处变不惊,并能果断地做出反应、有效地应对;反之,如果一个人缺少这种能力,就会在困难与挑战面前束手无策,不知所措,坐以待毙。做为领导干部提高对新形势的应变能力十分重要。面对当前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和“五期交织、多难叠加”的严峻形势与特别队情,必须保持清醒头脑,勤于思考,高瞻远瞩,目力深邃,深刻把握国内外形势和市场局势的发展变化,抓住发展机遇,找准发展定位,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不断提高应对风险挑战的能力,善于从战略上、宏观上正确把握形势的发展。对时局和态势有深刻的洞悉力;对时势的变化和发展有科学的判断力;对影响时局走向和趋势的各种因素有准确的辨别力。

一要勇于实践,深入调研。经常深入基层、深入实际、深入群众,在丰富生动的实践中熟悉社会、了解实情、磨炼意志、开阔眼界、提升能力。越是困难的地方、越是矛盾集中的地方,越是要经常到那里去,帮助克服困难、解决矛盾,使自己在攻坚克难、应对复杂局面中历练本领。

要有面向未来的超前思维。在充分了解事物过去和现状的基础上,准确预测事物长远的发展趋势和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深入洞察事物发展的开局、展局和收局过程的趋向性和规律性,紧紧把握住发展的主流和走向。

三要善于决断。从上情与下情、全局与局部、宏观与微观、内部与外部的结合上多角度、全方位地思考洞悉形势,深刻揭示事物的本质、规律和趋势。从而做出合乎时势、顺应潮流、符合自身实际的正确决策。

.增强富民强队的责任感,提升执行能力

“五期交织、多难叠加”,这是我们发展面临形势的显明特征,也是必须正视的现实。“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严峻复杂的形势与历史的重托把我们推向了风口浪尖上,不进则退,别无选择。肩负起富民强队的历史重任,必须树立强烈的责任感,这是提升我们应对形势、处理艰难险等多方面的能力、带动发展的前题。什么是责任?责任就是所扮演的角色所应当承担的义务。事业心、责任感是领导干部为事业奋斗的思想基础和必备的政冶素质,是动力之源、干劲之泉。要以一种“干好了是必须应尽的责任,干不好就是不称职,不干就是失职”的对事业、对职工、对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应做到以下“三敢”。                                

 一是要敢于担当。就是敢于接受并肩负起重任。敢于担当,就是要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立身之本、为官之道,就要积极主动地承担起职责范围内的工作,而不能讨价还价。很多东西在空中悬着,有了担当精神,它们才能落地,才能落实。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这是检验党员干部党性修养与宗旨意识的重要方面。敢于担当,就是要有强烈的使命感,对上对下负起历史责任。当前,我们正处在爬过坎的关键时候,干部的精神状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重要。如果在困难与矛盾面前退缩,精神上懈怠,必然会贻误全队经济发展,因此消除畏难思想也是一种首要的责任,振作精神、勇于担当是履责的起码精神状态。对应该完成的任务,顶着压力也要干,对应该负的责任,迎着风险也要上。要有履职尽责的强烈愿望、干事创业的崇高追求、知难而进的工作热情。敢于担当,就是要遇到矛盾不回避,主动出击敢抓敢管。一个干部的担当,最重要的是敢于承担难事、棘手的事、得罪人的事,善于处理各种复杂矛盾。当前,正处在各种矛盾的易发期,利益多元、诉求多样,一些问题处理稍有不慎,就会演变成影响队伍稳定的大问题。党员领导干部要遇到矛盾不回避、碰到困难不退缩、要主动靠前,努力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对于那些可能影响大局的敏感问题,要有敏锐的政治眼光,一经觉察,立即快速反应,做到防微杜渐。要善于透过扑朔迷离的现象,对矛盾或事件的性质、程度和发展趋势作出全面准确的判断、并善于从纷繁复杂的事态中找准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作为解决问题的切入口,这样才能快刀斩乱麻,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敢于担当,就是要在艰难险重考验面前,事不避难,勇于承担。“大事难事看担当,顺境逆境看襟怀”,在机遇与挑战并存、风险与发展同在的关口,把握市场机遇,应对复杂多变的市场冲击,逆市中立于不败之地,唯有“事不避难,敢于担当”,才能“危难当头,方显英雄本色”。 要保持定力,绝不能被眼前矛盾所惑、被当前困难所俱、被负面因素所扰,必须头脑上更加清醒,信心上更加坚定,应变上更加敏捷,举措上更加得力,行动上更加自觉,作风上更加过硬。以超常的胆识、超常的勇气和超常的魄力,担当起历史的重任,在平时默默奉献中舍得出去,在困难时刻站得出去,在职工需要的时候冲得上去,在紧要关头豁得出去。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作风与精神,攻重点、破难点、抓弱点上狠下功夫,多出实招,勤干实事按照既定的“一个坚持、二个巩固、三个拓展、四个提升、五个转变。”的总体工作思路,各项措施不折不口地落到实处。

 二是要敢于碰硬,就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敢于“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攻坚克难、一往无前。敢于碰硬,就不能“打太极”。遇到困难绕道走、碰到矛盾就缩手、面对问题当推手,这种推诿扯皮,实质上是逃避责任、无能之举。要不怕面对问题、潜心研究解决问题,少说不行的理由、多想能行的办法。敢于碰硬,就不能患“软骨病”。推动改革发展,必须要强壮筋骨,“先正其身,不言而化”,只有自身硬气,工作才会有底气,群众才服气。做到自身硬气,就要带头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要敢啃“硬骨头”、敢解“挠头事”。问题越难,就越要有大无畏精神、越要有壮士断腕的豪气,要奋发、真抓实干把一切困难攻下来。敢于碰硬,就不能当“滑肩膀”。困难矛盾之处、急难险重之时,最是考验干部作风、能力的试金石。该担的要主动担起来,该直面的矛盾要毫不畏惧去面对,不能一味只当“和事佬”类的老好人,怕当较真碰硬的“恶人”,更不能当“滑肩膀”类的所谓“聪明人”。对当前部分干部中存在的庸懒散、纪律松弛、慢作为等顽症要敢于下猛药、出重拳。要真正做到解决问题不浅尝辄止,碰到困难不转弯绕道,直面矛盾不上交不下交。本着公而无私、刚直不阿、不卑不亢的态度,迎难而上,冲锋在前,在吃透情况中找准症结,在化解矛盾中提升能力,在攻坚克难中历练本领。

 三是敢于创新创新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敢于创新,就是在思想观念上要打破定势思维。凡是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有利于富民强队目标的实现,就要敢于打破常规,推陈出新,从观念上破题,从思路上立意,善于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视野迎接新挑战,用新思路抢抓新机遇。敢于创新,就是在体制机制建设上要创新改革举措,扫除影响和制约改革发展的障碍,增强推动发展的驱动力。要围绕“ 坚持28字原则(即坚持“积极主动,科学谋划,整体设计,分步推进,因地制宜,由上至下,全盘激活。”原则),提供两个保障(为改革提供队伍稳定保障与组织保障),突破两个障碍(突破思想观念的障碍与利益固化的藩篱),解决好两个问题(解决好改什么与怎么改的问题),达到一个总目标(构建符合地勘单位改革发展实际,适应自身发展特点的经营体制机制为总的改革方向,实现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职工,凝聚发展的强大合力,促进队伍稳定和谐,推动全队经济又快又好健康持续发展的目标)的总体思路来谋划推进改革。

 四.常怀敬畏之心,增强防疫能力

敬畏心是安身立命“护身符”, 是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敬畏体现的是一种为官态度与为人境界。党员领导干部堂堂正正做人,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官,要做到“五个敬畏”。

一是要敬畏组织。就是要自觉遵守政治纪律与组织纪律,服从组织的安排,维护组织的权威,接受组织的监督;就是要对党忠诚、自觉维护大局与团结,时刻把自己融入组织之中,干事创业始终代表组织形象,不负组织重托。 

二是要敬畏群众。群众如水,亦能载舟,也能覆舟。就是要弄清自己与群众的关系,找准自己在群众中的位置,真正把群众当亲人、当老师,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就是要充分认识权力是党和人民托付的沉甸甸的责任,恭恭敬敬当公仆,站在群众的立场上观察、分析、解决问题,为群众着想、帮群众解难、对群众负责,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符合群众的利益、愿望、要求,在群众心中树起丰碑。

  三是要敬畏权力。“权力是把双刃箭”,就是要在权力行使过程中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感,牢记公权姓公,绝不能以权谋私,把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当做使命,秉公用权、依法用权、廉洁用权、为民用权、情系群众、利谋百姓,恪尽富民强队之责,以为民务实清廉形象取信于民。 
  四是要敬畏法纪。就是要尊重法律的神圣,敬畏法律的威严,明白法律是至高无上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要遵守,谁都没有超越的特权;就是要使遵纪守法成为浸在骨子里、融在血液中的自觉修养,常思贪欲之害,常除“四风”之污,常怀律己之心,慎独慎初慎微,做到警钟长鸣、防微杜渐,永葆“大道”不偏离、“小节”不丧失。  
  五是要敬畏人生。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珍重自己的人格、珍爱自己的声誉、注重自己的形象,保持正确的人生航向;就是要保持宁静淡泊的平和心态,做到不诱于誉,不恐于诽,宠辱不惊,泰然处之;就是要塑造积极健康的人生品格,始终坚持“立大志”、“不存大己”,不轻浮流俗,不妄自尊大,努力把短暂的人生过得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打印本页 || 关闭窗口